當我第一次來到羅馬的時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去看看奧黛麗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在電影里所走過的那些地方,。當我真的到了那里,,即便身旁人流如織,,笑語歡聲,,我還是一下子被拉回了那部黑白電影之中,。雖然明知道這是個虛構的故事,,人們還是情愿相信,,它真的就在羅馬發(fā)生過。這就是電影的魅力,,這就是永遠的(羅馬假日)
1952年春天,,一部叫做(羅馬假日)的電影即將開拍,男女主角卻遲遲無法確定,。先前選定的伊麗莎白泰勒和珍西蒙斯無法讓導演滿意,,而加利格蘭特看了劇本之后,認為女主角才是戲的靈魂人物,,于是辭演,。最終男主角啟用了格力高利派克,而女主角,,導演威廉韋勒選定了一位當時默默無聞的演員,。她在試鏡時的表現(xiàn)讓導演非常滿意。這位女孩就是奧黛麗赫本,。
演員選定了,,攝制組出發(fā)奔赴羅馬。在那個年代,,去國外取景可是罕有的事情,。從此,羅馬這個城市就跟一個經(jīng)典的愛情故事結了緣,,浪漫旖旎揮之不去,。
置身在羅馬,眼前的景物無法不令人浮想聯(lián)翩,,這里是奧黛麗赫本與格里高里派克相遇的地方,,一個讓愛情擦肩而過,美麗而傷感的城市,。
導演女兒:父親說,,在羅馬,每場戲都至少有5個景點可以選擇美麗高貴的公主來到羅馬,,這只是她旅程中諸多城市的一站,。誰也沒有想到,羅馬鐫刻了此生最浪漫的邂逅,,最刻骨的思念,。
無休無止的外交禮儀讓公主不勝其煩,孩子氣的她在夜晚偷偷跑了出來,結果因為喝過安眠藥就在街頭長椅上睡著了,。記者格里高利派克從這路過,,一段邂逅就此開場。
故事演到這里,,愛情還沒有降臨,。姑娘無處可去,好心的記者把她領到了自己家,。第二天記者上班,,又遭老板奚落。他忽然發(fā)現(xiàn),,住在自己家的女孩竟然就是堂堂的金枝玉葉,。
一覺醒來的公主知道自己闖了大禍,于是跟記者告別,,在羅馬的大街上茫然而行,。記者在后面悄悄尾隨。好戲剛剛開演,,讓我們跟著公主的腳步,,暢游羅馬。
雖然說(羅馬假日)只是虛構的一個愛情故事,,但世界各地的影迷們可能因為太喜歡這部電影了,,便自然而然把羅馬與浪漫的愛情結合在一起。
來羅馬不能不去許愿池,,只要你往池里投下一枚硬幣,,就有緣分再回羅馬。
公主可能不知道這個傳說,,在許愿池她并未停留,,而是進了附近一個理發(fā)的小店。派克遠遠等在門外,。此時他很想找個相機,,于是向孩子去借,孩子報告了老師,,引來一陣尷尬,。
扮演孩子的正是導演威廉的小女兒,后面向老師打報告的,,是他的大女兒,。
導演女兒:拍這段戲,別的孩子得到了30美元,,可我們兩個只得了1.5美元 這一邊,,公主在小店里大膽剪去了一頭長發(fā),,最終的效果令人著迷,著名的赫本頭從此誕生了,。說起來,從(羅馬假日)開始,,奧黛麗赫本就清晰地確定了自己的著裝風格,,這種風格延續(xù)了一生,從沒有大的改變,,卻屢屢被看作時尚的象征,。
赫本兒子肖恩赫本費雷采訪:人們常說,奧黛麗赫本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形象,而她的風格來自于她內(nèi)在的氣質,當她選擇要穿什么樣的衣服時,她總會選擇在某個場合最得體的那件,不會顯得光芒四射 力壓群芳,她習慣于簡潔和低調(diào),她認為女人一定要找到,貼近自己氣質的穿衣風格,并一直保持著基本的格調(diào),不要盲目追逐時尚風潮,你可以根據(jù)自己固有的基調(diào),配合時尚流行,在顏色 裝飾方面不斷豐富,但不要為了追逐流行,而讓自己面目全非.
公主理了新發(fā)型,手拿冰淇凌,,繼續(xù)游走,。在冰激凌店里,我們攝制組巧遇了同在羅馬的演員張靜初,,她也是赫本迷,。于是我們就像赫本當年一樣,手拿冰激凌,,去了西班牙廣場.
在露天咖啡館里,,兩個人互相試探,公主說自己是偷跑出來的女學生,,記者說自己是生意人,。此時記者的攝影師朋友應邀前來,準備偷偷拍攝公主的私密照片,。于是下面的活動,,似乎多少帶了那么點表演的色彩。
當年這樣的小摩托車在羅馬街頭隨處可見,,讓導演靈感頓生,,于是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組妙趣橫生的鏡頭。
真理之口的傳說很簡單:如果你說了謊話,,你伸進洞里的手就會被吃掉,。于是出現(xiàn)了這樣一段好玩的情節(jié)。
這里也有一個小秘密,,就是當年拍攝這組鏡頭的時候,,導演與派克商量好,給了赫本一個意外驚喜,。
派克:事先沒有告訴赫本,,她真的嚇壞了
離開真理之口,我們來到了臺伯河畔,,路線順序與電影里的一模一樣,。只不過,電影里的那段故事是發(fā)生在夜晚。
夜晚的臺伯河輕歌曼舞,,春色蕩漾,。公主樂在其中,好不開心,。便衣警察聞聲而來,,要強行把公主帶走,一場熱鬧的打斗在所難免,�,;琶χ泄髋c派克掉進了河里,在互相問寒問暖的時刻,,愛情不期而至,。這是一個令所有人怦然心動的瞬間,短短一吻,,經(jīng)典的愛情就此定格,。
兒子:在母親的電影生涯中,最有意義的電影就是(羅馬假日),這是一部標志性的電影,是諸多因素完美結合的作品,有精彩的表演 幽默的情節(jié),深沉的情感 漂亮的服裝是經(jīng)典的屬于奧黛麗赫本的電影, 快樂的時光總嫌短暫,一對戀人就要告別,。 記者會上,,公主最后一次見到自己的愛人。千言萬語,,化作淚光閃動,。
就像赫本之子肖恩說的那樣,有一種情感伴隨了母親的一生,,也影響了她的一生,,那就是憂傷。她被人們稱作天使,,她美麗,,優(yōu)雅,善良,,聰慧,,但,她的眼神里流露著憂傷,。
故事就要結束,,一對戀人將永遠分離,而赫本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這部電影就要上映,,格里高利派克提出,把奧黛麗赫本的名字擺在他的前面,,因為這是一部屬于赫本的電影,。
派克:合同簽好了,,格里高利派克演(羅馬假日),他將介紹奧黛麗赫本,,我說不行,,這女孩會獲得奧斯卡,她的名字應該排在我前面
赫本:英俊,,冷靜,,溫柔,派克就是這樣的人,,他生活中就是這樣的
赫本與派克的互相欣賞并不是什么秘密。遺憾的是,,銀幕上的珠聯(lián)璧合并沒有發(fā)展到生活當中,。在拍攝這部電影期間,派克愛上了一位法國姑娘,,他們后來攜手走完了一生,。而赫本,兩次失敗的婚姻之后,,再也沒有成立家庭,。她把愛投入到需要她的窮困孩子當中,完成了一位天使在凡塵的使命,。
恐怕再沒有像赫本與派克這樣的搭檔了,,銀幕上的純潔美麗與高貴優(yōu)雅就是生活中兩位藝術家的真實寫照,這樣的完美堪稱絕唱,。
他們沒能成為情侶,,但成了終生的好友。據(jù)說在赫本最后的日子里,,在床邊拉著她的手的,,除了親人,還有白發(fā)蒼蒼的格里高利派克,。
1953年 (羅馬假日)問世
從此,,上帝有了最美麗的天使
2003年 派克去世
上帝有了最優(yōu)雅的紳士
2008年 羅馬繁華依舊
但愿天堂里,天天都是羅馬假日
仔細想來,,電影里赫本與派克在羅馬所度過的假日,,其實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而這一天卻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永久的回憶,。簡單,,快樂,沒有牽絆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也彌足珍貴,,何況還有愛情,。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這樣單純的美好幾乎成為一種奢望,。所以我祝愿各位都能夠擁有自己的羅馬假日,,坦誠面對生活,面對愛情,。哪怕只有一次,,也足夠回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