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老電影《勇敢的米哈依》、《斯特凡大公》與《神秘的黃玫瑰》,都曾令我們在電影銀幕前心潮澎湃,,也成為中國觀眾對史詩電影的最初體驗,。本期《世界電影之旅》,讓我們馳騁在羅馬尼亞的光影史冊中,,見證一個民族的不朽傳奇,。
觀眾朋友們晚上好,,歡迎收看《世界電影之旅》,,我是……,。在那些留存在記憶深處的外國老電影當中,有很多因為時代的變遷,,逐漸喪失了歷史與文化價值,但仍有一些影片能夠延續(xù)它們的藝術(shù)生命,,煥發(fā)出恒久的人性光輝,。《達吉亞人》,、《勇敢的米哈依》,、《斯特凡大公》等羅馬尼亞老電影正是這樣的電影佳作,在本期節(jié)目當中,,我們將重溫羅馬尼亞恢宏的史詩巨作,,感受羅馬尼亞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
從多瑙河畔到黑海之濱,,從連綿起伏的喀爾巴阡山到市井繁華的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似乎與周圍那些美麗的東歐國家并沒有太多的區(qū)別,都有似曾相識的古城風貌與民族風情,。那些掩映在群山中的古堡與高聳入云的教堂,,也很難勾勒出羅馬尼亞獨特不凡的人文樣貌。然而,,當我們追溯這個國家的民族血脈,,便會發(fā)現(xiàn),羅馬尼亞人兩千多年的漫漫發(fā)展之路,,也正是一部用勇氣與熱血打造的史詩電影大片,。
對于羅馬尼亞的歷史掌故,很多中國人都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通過幾部古裝戰(zhàn)爭電影有了些最初的印象。在這些電影作品當中,,最有影響力的莫過于賽爾玖·尼古萊耶斯庫執(zhí)導的影片《達吉亞人》,、《勇敢的米哈依》,以及由米爾恰·德勒甘導演執(zhí)導的影片《斯特凡大公》,。雖然這些作品大都拍攝于三,、四十年前,但它們恢宏的氣勢,、強大的陣容,、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場面,,以及對羅馬尼亞民族英雄的熱情謳歌,都沒有隨著時光的剝蝕而渙滅,,反倒在一個信仰缺失的時代,,更能夠喚起我們對自由的珍惜與熱愛。
我們對羅馬尼亞著名導演賽爾玖·尼古萊耶斯庫的訪問,,令這位老人激動地回憶起40年前拍攝戰(zhàn)爭大片《達吉亞人》的情景,。在那個無法復制的時代里,在成千上萬群眾演員的配合之下,,這部表現(xiàn)羅馬尼亞民族先祖達契亞人反抗羅馬帝國武力征服的電影,,呈現(xiàn)出史詩般恢宏的藝術(shù)品質(zhì)。
【賽爾玖采訪】
影片《達吉亞人》講述了兩千年前生息于多瑙河畔的達吉亞人,,英勇抵抗羅馬帝國侵略者的歷史傳奇,。《達吉亞人》沉浸于深沉悲壯的氣氛之中,,如一幕莊嚴的古典悲劇,。影片表現(xiàn)出達吉亞人熱烈奔放、英勇無畏的民族本色,。面對羅馬大軍的殘酷入侵,,以國王德切巴爾為首的達吉亞人絕不屈服,雖然力量懸殊,,卻進行了殊死抵抗,。
羅馬軍團的青年將領賽維魯斯在戰(zhàn)爭期間得知自己是達吉亞人的后代,更因身負重傷,,得到了達吉亞公主梅達的精心照料,,彼此之間產(chǎn)生了純潔的愛情。羅馬軍隊的統(tǒng)帥弗斯庫斯在戰(zhàn)事屢屢失利的情況下濫殺士兵,,最終被返回軍營的賽維魯斯擊斃,。在最后的兩軍決戰(zhàn)中,賽維魯斯故意失手,,死在了達吉亞國王德切巴爾的刀下,,羅馬軍隊也被徹底擊潰。老國王按照達吉亞人的禮儀,,握著賽維魯斯的手,,抓起一把泥土,放在他的胸前,。達吉亞人承認并收回了這個在出生前就流落他鄉(xiāng)的靈魂,。
【賽爾玖采訪】
羅馬帝國對達吉亞人的最終征服,是歐洲歷史的重要一頁。羅馬皇帝圖拉真為了紀念這一來之不易的勝利,,甚至樹立起高高的圖拉真記功柱,,以宏大的浮雕圖畫銘記羅馬與達吉亞人的戰(zhàn)爭。影片《達吉亞人》中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場面,,很多都可以在圖拉真記功柱上找到原型,。隨著達吉亞王國融入羅馬帝國的疆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繼承了古羅馬的文明血脈,,布加勒斯特的母狼哺乳青銅雕像,,便昭示著這個國家與羅馬帝國的古老淵源。直到今天,,羅馬尼亞人依然是東歐地區(qū)唯一一個拉丁語系民族,,但其祖先達吉亞人的血性與激情,卻從未隨著歷史的變遷而湮滅,。
【采訪喬治烏】
布加勒斯特的大學廣場上,矗立著一尊米哈依大公的青銅雕像,。這位在16世紀末期抗擊奧斯曼土耳其統(tǒng)治,,短暫統(tǒng)一羅馬尼亞的民族英雄,因其英勇無畏而被羅馬尼亞人民尊稱為“勇王”,。在羅馬尼亞,,米哈依大公享有崇高的聲譽,而在遙遠的中國,,由賽爾玖·尼古萊耶斯庫執(zhí)導的史詩電影《勇敢的米哈依》,,也讓這位羅馬尼亞歷史人物家喻戶曉。直到今天,,當我們訪問長春電影制片廠的老一輩配音演員時,,曾經(jīng)在譯制片《勇敢的米哈依》中為米哈依大公配音的張玉昆先生依然滿懷深情。
【張玉昆采訪】
影片《勇敢的米哈依》以16世紀末為時代背景,,表現(xiàn)了米哈依大公抗擊奧斯曼土耳其,,統(tǒng)一羅馬尼亞三大公國的歷史功績。出生于貴族家庭的米哈依對土耳其人的奴役統(tǒng)治深惡痛絕,,當他在1593年成為羅馬尼亞公國的大公之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抗奧斯曼帝國的武裝斗爭。米哈依首先在布加勒斯特燒死了作惡多端的土爾其高利貸債主,,隨即進攻土爾其人在多瑙河兩岸的城堡和要塞,。1595年8月,奧斯曼帝國宰相錫南巴莎率領大軍入侵瓦拉幾亞,,鎮(zhèn)壓米哈依領導的民族獨立斗爭,。面對強敵,米哈依大公毫不畏懼,將三倍于已的敵人誘入沼澤地帶,,圍而殲之,,取得了輝煌戰(zhàn)果,聲名遠震歐洲,。
【賽爾玖采訪】
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地區(qū)的小城錫比烏,,還保留著中世紀時代的古城風貌,這座修建于800多年前的老城,,曾經(jīng)見證了羅馬尼亞的悲歡離合,,也曾在獨立的戰(zhàn)火中一次次浴火重生。1599年,,當米哈依完成了羅馬尼亞統(tǒng)一大業(yè),、成為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三個公國共同的大公時,,影片用濃重的筆墨和莊嚴的氣氛,,描繪了在教堂舉行的隆重儀式。雖然這個統(tǒng)一的國家僅僅維持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米哈依大公便在國內(nèi)外敵對勢力的反撲下被迫流亡,,最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追求自由獨立,、反抗異族統(tǒng)治的堅定信念,,卻成為羅馬尼亞人不屈的民族魂。
【賽爾玖采訪】
《勇敢的米哈依》是羅馬尼亞電影史上規(guī)模最為浩大的一部巨片,,主要演員多達240人,,更有上萬名群眾演員參與了本片的拍攝。在那個數(shù)字特技遠未進入電影制作領域的年代,,這部影片所創(chuàng)造的視覺奇觀撼動了全世界電影觀眾的心靈,,直到今天,它也毫不遜色于那些靠電腦技術(shù)合成渲染出來的好萊塢史詩大片�,,F(xiàn)在,,在布加勒斯特電影制片廠的道具庫里,還珍藏著四十年前賽爾玖·尼古萊耶斯庫導演拍攝《勇敢的米哈依》時用過的鎧甲,、軍服與武器刀具,,令人追想當年在攝影機前千軍萬馬、忘我搏殺的戰(zhàn)爭場面,。
【庫房師采訪】【張玉昆采訪】
在羅馬尼亞的歷史畫卷中,,米哈依大公并非絕無僅有的民族英雄,在他的身前與身后,,都曾涌現(xiàn)出眾多的愛國志士與杰出領袖,,為羅馬尼亞的自由統(tǒng)一不懈地奮斗。在布加勒斯特人民議會大廈寬闊的走廊里,擺放著幾位古代王公的青銅雕像,,除了“勇王”米哈依之外,,還有“老王”米爾恰以及被稱為“圣王”的斯特凡大公。
與《勇敢的米哈依》一樣,,羅馬尼亞電影《斯特凡大公》也曾在三十多年前在中國的電影院上映,。《斯特凡大公》的故事發(fā)生在15世紀70年代,,奧斯曼帝國在征服巴爾干其他民族之后,,向羅馬尼亞發(fā)起挑釁。奧斯曼蘇丹強令摩爾多瓦公國割讓領土,,卻遭到了斯特凡大公的嚴詞拒絕,。蘇丹派遣十二萬土耳其大軍進犯摩爾多瓦。斯特凡大公團結(jié)統(tǒng)治階層,、動員全國人民,,進行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反侵略戰(zhàn)爭,并于1475年1月在瓦斯盧伊地區(qū)以少勝多,,擊敗了強大的土耳其入侵者,,成為羅馬尼亞歷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
《斯特凡大公》是上世紀70年代中國觀眾首次在銀幕上觀賞到的歐洲古代戰(zhàn)爭巨片,,鏗鏘激烈的刀劍拼殺和萬人追擊的戰(zhàn)斗場面蔚為壯觀,陰謀錯亂的宮廷斗爭以及羅馬尼亞人民抗擊侵略者的故事情節(jié)扣人心弦,。影片塑造了眾多為國捐軀的普通民眾,,不惜用生命的代價贏得國家的自由;斯特凡大公的銀幕形象也顯得冷峻而威嚴,,充分展示了一個抵抗外族侵略的開明君主復雜,、深邃的內(nèi)心世界。
【張玉昆采訪】
羅馬尼亞中部城市布拉索夫,,是另一座擁有八百多年歷史的中世紀古城,。高聳入云的黑教堂飽經(jīng)塵世的戰(zhàn)亂與滄桑,寧靜的老街上卻依稀傳來小提琴《敘事曲》優(yōu)美的旋律,。這里正是杰出的羅馬尼亞音樂家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生活過的地方,。
提起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很多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有過觀影經(jīng)歷的國人想必并不陌生,。當年那部以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為主人公的音樂傳記電影,,曾經(jīng)讓無數(shù)中國觀眾如癡如醉。影片《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講述了這位天才的羅馬尼亞音樂家輝煌而短暫的一生,。
十九世紀末葉,,羅馬尼亞國土博克維納和特蘭西瓦尼亞仍在奧匈帝國的統(tǒng)治之下。青年音樂家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在他的故鄉(xiāng)博克維納領導了爭取民族獨立的愛國運動。正當波隆貝斯庫和女友貝爾塔在林中月下互訴衷情,,憧憬幸福生活的時候,,反動統(tǒng)治者將他逮捕入獄。滿懷愛國激情的波隆貝斯庫并沒有屈服,,他的老師,、同學和朋友們更踏著白雪,拉著小提琴前來向他致意,,隔著監(jiān)獄的鐵窗,,波隆貝斯庫也用心愛的小提琴拉響戰(zhàn)斗的樂曲,鼓舞人民爭取祖國獨立自由的斗爭意志,。
出獄之后,,波隆貝斯庫來到布拉索夫,成為一名音樂教師,。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的歌曲,,蜚聲羅馬尼亞樂壇。就在波隆貝斯庫音樂事業(yè)有成的時候,,女友貝爾塔的父親以兩家宗教信仰不同為理由,,堅決地反對他們的婚事。甚至把貝爾塔送往英國,,斷絕兩人的往來,。波隆貝斯庫陷入極度的痛苦,身染重病,。最終在貧病中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雖然英年早逝,卻為這個國家留下了豐厚的音樂遺產(chǎn),。在布拉索夫的大街小巷,,仿佛都能聽到他縹緲動人的音樂之聲,波隆貝斯庫的愛情悲劇與他追求羅馬尼亞獨立自由的愛國激情,,成為這座城市永不終場的傳奇樂章,。
【劉伯弘采訪】
如果說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象征著羅馬尼亞人民反抗異族統(tǒng)治的思想與藝術(shù)之光,另一位活躍在19世紀喀爾巴阡山脈的傳奇人物:“黃玫瑰”馬爾杰拉圖,,則代表了反抗者的勇氣和力量,。羅馬尼亞系列電影《神秘的黃玫瑰》在80年代曾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黃玫瑰”的扮演者,,著名演員弗洛林·彼耶爾西克也成為那一時期的銀幕偶像,。
《神秘的黃玫瑰》系列影片以19世紀中葉波瀾壯闊的羅馬尼亞民族獨立運動為背景,塑造了一位既有游俠氣質(zhì),,又投身于革命風暴的綠林好漢馬爾杰拉圖,。他總是頭戴黑禮帽,,腰懸左輪槍,不停地嗑著瓜子,,時時騎著駿馬馳騁在廣袤的原野上,。他機智勇敢,沉著冷靜,,帶著西部英雄式的冷峻和羅賓漢式的俠肝義膽,。雖然《神秘的黃玫瑰》在氣質(zhì)上更接近于美國的商業(yè)電影,但它所折射的革命往事以及羅馬尼亞人民的英雄主義情懷,,直到今天還令世人激賞,。
【陳汝斌】
回望羅馬尼亞的千年歷史,一部又一部史詩電影為我們呈現(xiàn)了這個民族奔騰不息的生命血脈,,雖然這些影片隨著時光的流逝逐漸褪色凋零,,但它們所謳歌的愛國情懷與自由精神,卻依然奔涌在多瑙河的波濤中,,激蕩在喀爾巴阡山的風云里,,又化為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用小提琴奏出的悠揚樂章,在我們的銀色記憶中成為不朽的傳奇,。
無論是《達吉亞人》還是《神秘的黃玫瑰》,,無論是《斯特凡大公》還是《勇敢的米哈依》,這些羅馬尼亞老電影都傳揚了羅馬尼亞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和奴役的意志,,塑造了不畏強權(quán),、勇于抗爭的銀幕英雄形象,也在中國觀眾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跡,。在下期節(jié)目當中,,我們將走訪羅馬尼亞兩座各具特色的電影片場,見證羅馬尼亞電影業(yè)的滄桑巨變,。我們下周再見。
曾經(jīng)攝制過數(shù)百部影片的布加勒斯特電影制片廠,,如今是怎樣的一番風景,?絡繹不絕的外國攝制組,為何熱衷于在羅馬尼亞拍攝影片,?下期節(jié)目,,我們將與您一同走入羅馬尼亞的兩大電影基地,尋找名作佳片的拍攝遺蹤,,感受羅馬尼亞電影的興衰變遷,。